劳模工匠>>正文

吴云飞:工匠精神的薪火传承者
时间:2019-05-15 来源:天津工人报

吴云飞正在指导学生实训。

人物简介

吴云飞,天津机电工艺学院数控技术系数控车教研组长,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数控车专家。2008年至2015年,吴云飞任天津市代表队教练,带领选手连续8年征战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数控车赛项,获得4个一等奖、4个二等奖。2017年,吴云飞获天津市技能大师称号。

这段时间,吴云飞既是专业实训教师,又是理论教师,还是班主任。有时,夜里12点才能忙完工作回家,第二天坚持照常授课。虽然身体很疲惫,但还是咬着牙坚持了下来,挺过来之后觉得收获很大,为攻克一个技术难题反复试验,当问题解决后,有一种战士打仗凯旋的感觉。回想那段日子,吴云飞说:“自己的成长不仅得益于家人、同事、学校的支持,还有少时那股铁了心学技术的倔劲儿。”

10年苦修 不忘初衷

1994年,天津市数控机床的基础几乎是一片空白,在这样的背景下,校领导委派勤奋好学的吴云飞到南京采购全校第一台数控车床。没有教材可借鉴,没有师傅讲授经验,刚下火车他就搞起了实地调研。在了解市场数控设备信息后,最终确定了购买方向。

自从学校购进第一台单板数控车床起,整整10年,吴云飞的节假日几乎全部用于埋头研究、自修数控车技术。缺少教材,他就逐字逐句研究说明书,摸索着操作。尽管工资微薄,但每月都挤出钱来买专业书籍,甚至骑自行车跑很远的路,恳请同行把稀有资料复印后带回来研究。那几年,吴云飞靠高中打下的文化基础,读透了近百册专业书籍。既有遇到难题时的冥思苦想,又有问题解决后的情不自禁。独自摸索的艰辛,也曾使他有过很多次动摇,甚至萌生打退堂鼓的念头,尤其是遇到想学专业知识需要经费、想钻透技能投师无门的时候,真是苦恼至极。但每每想到同事们的期望与信任,学生们渴求知识的面孔,家长对孩子的企盼,还有自己选择职业教育的初衷,就有了一次又一次支撑的动力和探索下去的勇气。

35年育人 用心追梦

35年的职业教育生涯,吴云飞感触颇深:“职业教育是一门艺术,集平民教育、技能教育、生存教育等诸多教育于一身。只有不断地学习和研究教育对象和方法,充实和调整综合知识,才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学情。中职学生好似一张白纸,可画最新最美的图画,可写最新最美的文章。”

多年的教学经历告诉吴云飞,往往越是学习基础薄弱的学生,他们的视野比较宽泛,是个知识“杂家”。在他们眼里,要佩服一个老师,首先看专业是否精,其次看知识面是否广。讲台上教得明白,实训干得漂亮,学生就会心悦诚服,进而认真听课,努力学习。只有让他们佩服了,他们才会全身心投入到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中。为此,他一方面将自己精通的《CAD制图》《车工》《数控车加工技术》《数学》《数控机床维修》等多种要素融入课堂教学,尽可能让学生全面系统地学到知识。另一方面,从自身求学亲历中提炼心得,让学生掌握教材之外的学习方法。“熟练掌握教材和综合性专业知识,不用准备,就能随时讲好1门课。”师生们对吴云飞的授课评价很高。无论什么样的班,只要他去上课,不但课堂秩序良好,学生们还表现出了对专业课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的学习态度。

8年带队 征战国赛

吴云飞不仅是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数控车赛项专家,全国数控大赛及天津市数控大赛裁判,同时也是一名连续8年带领天津选手征战国赛的资深教练。在训练中,他首先提出建议,改进刀具、量具,加工出的零件粗糙度达到Ra0.4以上,使国产4刀位机床可加工出满足世界技能大赛精度要求的零件。自2008年以来,他先后挖掘培养了多名国赛选手、骨干教师,在全国各级各类大赛中夺隘闯关、斩获佳绩。

夺冠之路,并不平坦。2010年国赛前夜,吴云飞指导的选手何龙病倒了。凌晨,他搀着徒弟来到医院,忙前忙后彻夜陪护。看到徒弟腹痛不停冒着冷汗,吴云飞心疼得眼圈红了。“大夫,给他用点好药,孩子这些天累坏了,父母不在身边,我就是家长。”质朴的话打动了医生,破例随床观察,直到确认病无大碍。何龙哭了:“老师陪我训练半个月,一夜没合眼,比我更需要休息。”翌日,师徒俩在赛场上整整坚持了5个小时,硬是捧回了技能国赛数控组合赛项中职组冠军。(记者秦帆 通讯员杨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