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模工匠>>正文

王坤:把老人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
时间:2019-07-11 来源:天津民政公众号

王坤,女,37岁,天津市民政局退休职工养老院护理三科负责人,200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自2007年2月在退休职工养老院从事养老护理工作。十几年来她视老人如亲人,工作上认真负责,担当作为,兢兢业业地服务在养老护理第一线。2016年、2017年先后两次被评为局级优秀共产党员,2016年在天津市点赞最美女性活动中获得“最美女护理师”荣誉称号,2018年度天津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wangkun.jpg

作为一个民政人,王坤十几年扎根在养老护理服务第一线,担当作为,履职尽责,视老人如亲人。2015年接任了由天津市总工会批准的以全国先进工作者徐宝宏同志名字命名的“徐宝宏劳模创新工作室”的负责人,自从接任这一神圣的使命,她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劳模精神。

自接任“徐宝宏劳模创新工作室”负责人以来,面对全科失智失能老人,王坤始终以劳模精神为指引,以无私奉献为宗旨,与住养老人们结下了不解之缘。

wangkun1.jpg

作为一名养老护理工作者,王坤始终坚持着“全心全意为老人服务”的宗旨、“让老人满意在我院”的目标和“老人永远是对的”的理念,时刻把老人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去尊崇、爱戴、呵护。每天她披星戴月早来晚走,为老人喂水喂饭、翻身拍背、沐浴搓洗,陪老人康复锻炼、参与文艺活动,忙碌一天直到老人用完晚餐、洗漱完毕才离开院里,从老人起床到老人结束一天的活动,她时刻陪在老人身边,带头做到了把老人当作自己的亲人。

养老护理工作不仅是机械地重复每天的工作职责,更要做到将用心服务贯穿在为老服务的每一个细节当中,从老人的表情变化、肢体动作中捕捉理解老人的需求,为失能失智老人提供精准的服务,当患有严重心脏病的王爷爷连续几天没有大便,担心用力过度会造成心脏难以承受负荷,且在使用开塞露仍不能排便时,她毅然用手将燥结坚硬的大便一点一点地抠出来,为老人解除了痛苦。

介护科的老人们身体比较虚弱,老人的身体健康是王坤最关切的,每当老人的病情出现变化时,王坤都守护在老人身边。在介护科有一位孤寡老人戴奶奶,病情反复出现变化,老人情绪焦躁不安,她像对待自己母亲一样,关心劝慰老人,守护在老人身边,多次陪老人到院外治疗。一次老人在代谢病医院看病,看到别的病人都是由家属陪伴守护,老人触景伤情,情绪激动,躺在医院的平车上不愿离开,王坤抱着老人说:“戴奶奶别伤心,您还有我,我愿做您的女儿!”老人的心被融化了,同意坐到轮椅上,并撒娇似的说“你推我回去,我才走”,为了让老人高兴,王坤竟用轮椅把老人推回了养老院。半年后的一天夜里,王坤突然接到科里电话,说戴奶奶突发心脏病过世了,王坤不敢相信,留6岁女儿独自在家,哭着赶到院里,帮助老人处理了后事,送了老人最后一程。让老人满意、让家属放心是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她对自身职业的追求。对这些付出,她认为只要能解除老人的痛苦都是值得的。

wangkun2.jpg

王坤在繁重的工作之余,不忘加强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通过学习深造,先后取得了心理咨询师三级和社会工作师证书,并于2016年、2017年连续两年参与天津市养老机构等级划分与评定的评审工作,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业务能力。

为了提升全员的服务能力,她带头学习,利用一切业余时间掌握更多知识,用理论指导实践,发扬劳模创新工作室的示范引领作用,带领全科人员主动作为,凝心聚力,为不断提高服务质量,满足住养老人的新期待发挥积极作用。在团队能力培养上,她注重科室培训工作,制定计划,邀请院医政科专业医护人员到介护科进行知识授课;设立小的课题,工作人员互相讲解;高年资的护理人员现场传授护理经验;在科内开展小型操作技能比武。一系列的学习促使科内全体职工为老服务能力素质得到了提高,院内每年技能比武介护科总是包揽冠亚军。在她的努力下,介护科成为院内新入职职工的培养基地。

作为工作室的接班人,她始终牢记使命,处处发挥着模范带头作用,重点难点工作她主动担当,每次为老人洗澡,她都亲自到浴室为老人搓洗,安排老人浴后的休息。寒冬时节,浴室和楼道的温差很大,湿漉漉的衣着贴在身上,寒冷刺骨,让年轻的她膝关节过早地患上了“老年病”。这些困难,她从不放在心上,依旧带领全科人员用心呵护科内的每一位老人,让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在这里传承发扬。他们的用情付出得到了家属的高度认可,一年来介护科收到家属送来的锦旗6面,这是荣誉也是动力,促使全科形成了学习劳模、尊重劳模、争当劳模的浓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