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模工匠>>正文

邓蒙蒙 葛楠楠:坚守“云端”的塔吊夫妻
时间:2019-09-16 来源:天津工人报


邓蒙蒙、葛楠楠在塔吊驾驶室进行吊装操作。李本库  摄

在中建五局天津悦湖公馆项目工地上,一片塔吊群忙碌地挥舞着塔吊臂,在这群“舞者”当中,有一对幸福的农民工小夫妻,他们坚守“云端”,相互守望,默默无闻却也轰轰烈烈……

虽已入秋,但是天津前几天的气温依旧徘徊在35℃左右,在烈日下,金属塔架热得发烫。百米塔架,让人望而生畏。葛楠楠戴好手套、穿好防护装置开始向上爬。攀爬的过程中,她身轻如燕,还不时地跟我们打个招呼。她小小的身体里蕴含着大大的能量,好像浑身上下都有使不完的劲儿,“我很喜欢这一行,上面的风景很好”,她迫不及待地要带我们去探访“云端”的秘密。

来到她工作的不足两平方米的塔吊驾驶室内,感到闷热和逼仄。100米高空的恐惧,已让记者大脑一片空白。而头顶上驾驶室的铁皮板,触感温度已经达到40℃以上。前期准备工作就绪后,葛楠楠用对讲机和丈夫讲了一声“注意安全,等你吃饭。”

此时,她的丈夫邓蒙蒙正在60多米开外的另一座塔吊驾驶室进行塔吊作业。工作时间,他们彼此看不到对方的身影,只能用对讲机交流。他们就这样开始了一天的“云端”守望。

葛楠楠和她的丈夫邓蒙蒙是工地上有名的“云端”小夫妻,他们来自安徽亳州,这是他们在外打拼的第十个年头。他们驾驶过的塔吊机,遍布中国大大小小十几个城市。

在塔吊上难以忍受的不仅是严寒和酷暑,还有孤独寂寞。葛楠楠说:“在塔吊上没人讲话,只有用对讲机时,才能说话。空闲时,我喜欢听韩红的《飞云之下》,听着这首歌看着外面的风景,也挺幸福的。”

听到信号工的操纵指令后,葛楠楠开始扳动手中的驾驶操纵杆,控制塔吊臂。在吊几吨的钢筋水泥时,驾驶室晃动得格外厉害。工作时,她需要注意力集中,不敢有丝毫松懈。因为任何一个细小零件的掉落都会发生危险,手上的操作杆误差一厘米,传递到百米下方的作业面就会扩大成几倍的空间误差,最终落点会偏移数米。“干这份工作虽然充满了危险和挑战,但也是一份荣耀,更是一份责任。”葛楠楠说。

中午时分,由于吊运任务重,葛楠楠和丈夫吃饭的约定,也只能在空中实现。饭菜只能通过吊索运输,等闲下来吃上饭的时候,饭菜差不多都凉了。在高空,一呆就是12个小时,对他们来说已经习以为常。吃完饭在座位上靠着休息一会儿,打开手机看看视频里孩子的笑脸,只有这样,才能短暂缓解工作的疲惫。

葛楠楠今年24岁,是两个孩子的母亲,最大的孩子6岁了,她欣慰地说:“今年就能上学了,可以少操一点心了。每天最期待的事就是下班和老公吃顿饱饭,和两个孩子视频一下。”

“趁着年轻多赚点钱,让孩子多读点书,生活能更好一点。”说起在家中留守的老人和孩子,小夫妻眼眶有些泛红。葛楠楠说:“我也想回去看看孩子,可是没有办法,我们还得努力啊。”夫妻二人的努力,让他们见过凌晨四点的清晨,也与城市的霓虹作伴,经受过伏天的炙烤,也尝过最冷的冬夜。

下班时,夕阳映衬下的塔吊格外美丽。小夫妻走下“云端”,手拉手一起走向食堂,在路上讨论着今天吃点什么好。“平时我们俩只点一个素菜,一份米饭,四块钱,我们就够吃了。”

我们为了让夫妻二人加点菜,“宫保鸡丁”“辣椒炒肉”“红烧鱼”“烧鸭腿”每一样都来了一些。淳朴的小夫妻,为了不让我们破费,一直腼腆地笑着:“够吃了,吃不了。”(记者王洪宇 通讯员温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