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模工匠>>正文
牛建静(左一)在社区发放宣传材料 张磊 摄
牛建静2011年从事社区工作,2013年7月担任红桥区绮水苑社区党委书记。从事党委书记工作以来,她创新思路,真抓实干,在具体实践中,总结提炼形成“党建引领、平台助推、职能前置、融合共治”的经验做法,使基层治理能力得到新的提升,走出了一条符合自身特点的治理之路。
“感谢党和政府,你们就是我们的亲人,谢谢你们,谢谢你们!”家住红桥区绮水苑社区的杜大娘拉着外孙李保恒,不住地感谢社区党委书记牛建静。牛建静给李保恒送来了助学款2000元,解了他家的燃眉之急。
李保恒父母因病双双去世,年幼的他与年迈多病的姥姥相依为命。姥姥每个月的退休金只有一千多块钱,孩子眼看着要上中学,老人还要买药看病,微薄的收入让祖孙二人一筹莫展。
随着红桥区综合治理网格化平台的建设推广,绮水苑社区党委书记牛建静带领着同事们在社区里逐户摸排详细情况,将社区全部真实信息汇总到全区的平台上,在此期间,她第一时间了解到了李保恒和社区其他困难家庭的具体情况。为了重新燃起这些家庭的生活希望,她以社区党委为核心,社区居委会、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社区社会组织和志愿者为主要力量,帮助他们摆脱生活窘境。
在牛建静的协调联系下,终于找到了爱心企业为社区的困难孤儿捐资助学,还有区人大代表表示要资助孩子上学直至最高学历。同时,根据相关政策,牛建静为李保恒申请了低保金,她还定期到李保恒家里去,跟祖孙俩聊天,为他们树立信心,让他们重拾生活的希望。
“再去李保恒家时,我都不敢相信,以为进错屋了。”牛建静回忆帮扶数月之后,再去李保恒家时的场景,“窗明几净的屋子,满脸笑容的祖孙二人,家中满是温馨的味道。”
牛建静任社区党委书记以来,坚持以人为本,探索建立了六大社区服务体系,通过深化、细化使用红桥区综合治理网格化平台,推出了一批为民、助民、乐民、安民、便民新举措,真正做到了社区群众困有所助、难有所帮、需有所应。同时,她还积极构建基层治理新模式,探索打造出“一中心+四室一厅”的工作模式,将社区警务室、社区调解室、代表委员联络室、司法工作室、“百姓说事厅”等社区治理载体纳入综治中心,加强综合研判、信息分流、指挥联动、协调督办“一体化”运行机制建设,形成了信息互联互通、资源整合共享、工作协调联动的新局面,使社会治理效率得到了全面提升。在她的带领下,绮水苑社区先后荣获天津市美丽社区、天津市文明社区、2016年天津市“爱国拥军模范单位”、天津市青少年零犯罪社区、天津市优秀志愿服务社区、天津市工人先锋号、红桥区平安示范社区等荣誉,同时,她自己也获得了“天津市十佳社区党组织书记”称号。
面对这些荣誉,牛建静没有一丝自满,她说:“通过社区网格化、平台化管理,社区群众各种困难、问题都能及时反映到我们眼前,也方便我们第一时间处理解决。我们是离群众最近的人民公仆,我们要不断创新,用更加高效的管理举措服务群众,让群众满意。”用心为民解难事,高效为民办实事,牛建静用一颗“为民、务实、清廉、高效”的公仆心,将自己化身为“孺子牛”,在社区最基层的工作岗位上,为群众的幸福生活保驾护航。(记者秦帆 通讯员刘英男 朱双银)